網頁

Translate

顯示具有 紫砂茶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紫砂茶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全手工紫砂壺鑒別妙招


全手工紫砂壺鑒別妙招

紫砂網

  手工,顧名思義就是指壺的整個製作過程都是由藝人親手完成,沒有借助任何模型。一把簡單的全手工的紫砂壺少則幾百一千,多則上萬,價值不可謂不高,利潤不可謂不厚,但是市場上還是很少全手工紫砂壺的身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全手工壺對藝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在沒有任何模型輔助的情況下,完全要靠手來把握分寸塑造出優良的壺形比例,照顧好每一處細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功夫。所以沒有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制壺經驗是沒有辦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壺的。

  因為全手工壺的技術要求高、風險高,全手工的壺成品率相對於模型、半模型壺來說要低的多。因為在燒制過程中,壺坯在高溫下發生收縮變化,製作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微小的瑕疵都會被數倍地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會使整個壺完全報廢。所以如果用一款平庸的泥料來做,那是很划不來的。即使成功了,這把壺也會受限於泥料 而無法賣出高價,所以一個藝人要是決心做一把壺,那肯定會選用上等的泥料,這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和風險。同時優秀的泥料並不是隨便就能獲得的。

  往往製作一個全手工的壺要花費數倍乃至數十倍於模型、半模型壺的時間,如果因為一個小失誤而報廢了,那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因此把全手工壺稱為紫砂壺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沒有任何誇張之處,一把製作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壺哪怕不是大師手筆依然能夠身價百倍,這是無庸置疑的。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方法鑒別全手 工紫砂壺。

  1.從價格方面入手:打開全手工分類,竟然有很多賣家把一二百的壺都標為全手工壺。買家可不要上當啊,這樣的價格買到全手工壺是不可能的,價格在 500元以下的壺基本都不是全手工壺,除個別小品壺以外(現在整個宜興我只發現一兩位工藝師做500以下的全手工壺,還不是真正意議上的全手工壺)有的賣 家還會提出種種理由說是虧本賣的,那是不可能的,沒有誰會專門開個店送錢的。

  2.現在有些工藝師為了讓藏家更容易區別全手工壺,特別在壺的內壁蓋了章,這樣的壺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全手工壺。

  3.從壺的工藝上判斷。全手工壺是由泥片打平後,根據壺的形狀切好後再圍起成壺身(也叫身筒),所以壺的身筒上會有泥片接頭。這個接頭在壺的外面是看不出來的,一定要在壺裡面。因為外面的接頭可以通過手工處理掉,壺裡面因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難處理平整,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去眼 睛去看,有的眼睛不一定看出來,就要用手去摸。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會越明顯,用手一摸至上而下會有個條狀的皺折突起。

  4.從壺內的處理情況來比較,全手工壺的壺內處理有時不太相同,具體表現為全手工壺的壺內壁不多加處理的話會出現一種自然的皺折,而半手工壺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跡。但有時候為了讓壺內顯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藝師在製作全手工壺時也會刮一下,這樣的話這點就沒辦法區分了。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如何鑒定紫砂老壺的年代


如何鑒定紫砂老壺的年代

紫砂網

  從明代至今,紫砂壺的造型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獷到精細的發展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砂壺就有不同的造型特點及藝術風格。鑒定紫砂壺,首先要明瞭各個時期紫砂壺造型的基本特徵,以及演變發展的一般規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壺造型多以方形、圓形、筋囊式為 主,線條簡約,壺體偏大,平實質樸,給人一種雅拙的感覺。清代初期的紫砂壺造型與瓷器一樣,出現了專供宮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細琢的宮廷壺,多以自然形與幾何形為主。另有一些民間實用型壺類,壺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瓏;清末及民國初期的砂壺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裝飾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為主,在形制上 沒有多少創新。

  紫砂器的胎質具體地說就是砂料。不同時期的砂料有著不同的砂質,而不同的砂質呈色肌理都是不盡相同的。明代紫砂與清代紫砂在砂料上的區別如同當時的瓷器一樣,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內含顆粒狀粗砂,給人的感覺是粗糙的,這是當時的煉砂淘洗技術相對落後之故。據有關資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數為20—30目, 清中期為55—60目,近現代為100—120目。目數低,顆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彈擊,聲音沙啞、發悶。明代的砂壺表面均無光澤,由於多是墓葬出土 物,胎體吸收了地下的水氣,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華門明司禮太監吳經墓出土的壺,是我國目前有紀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壺。此壺的砂料與1976年羊 角山遺址所出的殘器相同,砂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燒和火疵現象。由於是與缸甕一起入窯,所以壺身局部沾有少量釉淚。明代制壺的砂料只是將最初用來製作大缸大甕的砂料略加澄煉而已,雜質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清代的砂料,澄煉工藝總體提高,出現了紫砂細砂,這種狀況與工藝史的發展進程是相吻合的。清代砂料 細膩潤澤,也顯示出古樸的意趣。由於經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會有一層光亮面,俗稱“包漿”,如同古代硬木傢俱,年代久遠自然而然地產生光亮面一樣。有些 自然形的製品,仿生花果、動物昆蟲等,器表也會有一層微弱的光澤。辨認泥料在紫砂壺的斷代認識上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創制砂壺的成型工藝,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之處。這些工藝還包括燒窯的方法、燒成氣氛、窯爐結構、燃料等諸多方面,這些外在的因素都會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時代痕跡,因而也就成為我們今天斷代的憑據之一。明代創始期的壺是以 手捏制為主,壺內胎往往有掏空時捏按的指紋。晚明期時時大彬創制了木模制壺方法,壺內壁 不見指紋,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跡。在柄與壺身、流與壺身相接處往往比較粗糙,有時為美化接痕而貼上柿蒂形泥片而成為最早的附加裝飾。蓋與鈕的相接處有時也會這樣處理。由於明代不單獨燒壺,僅將壺放在同窯中套燒,常有缸甕飛灑的釉淚沾在壺體表面,有的砂壺還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氣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內壁薄厚 不一。很多情況下由於溫度不夠,砂壺不能完全燒結,故胎質較為疏鬆。清代的紫砂壺一般採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均勻,製作精細。也有制壺大家仍然堅持以手捏制為主,如陳鳴遠、楊彭年等人,技藝爐火純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項背。近現代採用注漿成型,壺身略加修飾就極為光潤,細如膏泥,乾脆 而不潤澤,裡外極規整,手感極輕。注漿成型的紫砂壺需用較多的黏性土摻和砂泥,實際上紫砂的比例已經很小了,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不具有任何藝術性,充其量是黏土與砂泥的混合物。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紫砂收藏的三大忌


紫砂收藏的三大忌

東南網

 隨著茶壺收藏風氣的盛行,紫砂壺的投資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其市場價格也不斷上漲,但隨之而來的是仿製品也大量出現。曾有一位馬來西亞的紫砂藏家,家中紫砂藏品近千件,但其中真正的藝術品也就幾十件而已。那麼,廣大收藏愛好者投資收藏紫砂壺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收藏紫砂壺應注意挑選精品、真品,並看准市場行情。一些名家製作的紫砂壺都很有收藏價值,尤其是一些大師的作品,一直是穩中有升,而大量地攤上的紫砂壺,絕大多數都是贗品或者粗製濫造的,沒什麼收藏價值可言。收藏紫砂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鑒賞水準,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

  宜興紫砂泥才是正宗土: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制後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氣性。但是現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製出來的“紫砂泥”,用這種原料做出來的“紫砂壺”顯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勢的。針對這一現象,宜興地區已對當地的紫砂泥料開產進行資源保護,實施從2005年起三年內禁產的保護性措施。

  藝術價值比“老”更重要: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作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作舊;二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染色紫砂不宜泡茶: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佈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朱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顏色,十分難得)和調砂泥等。但現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裡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後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豔,但泡茶就會有異味,其價值反而不高。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紫砂壺鑒別之壺款特點(圖)


紫砂壺鑒別之壺款特點()

紫砂網

 賞壺、藏壺,不必強求多而全,也不必強求精而專,但是藏名家壺,卻是歷代收藏紫砂壺的風尚。從宋代開始,收藏和把玩紫砂壺就成為一種藝術追求,但是隨著供春、時朋、李仲芳、歐正春、時大彬等一批名匠大師的不斷湧現,追求名家紫 砂名壺又成為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風氣。日本人奧玄寶在《壺圖錄》中說:“壺或有無款而優於有款者,然無款而良者不及有款而良者。近人往往愛無款者,無他, 慮有款之真偽難辨也!”。

  意思是:“壺有有款和無款之別,而有款的假壺讓人防不勝防,真假難辨,那麼就不如更愛無款但工藝好的茶壺。”這種人的著眼點,首先是茶壺本身的好壞,而不是迷信所謂名款。

  因此,有識著說:“有款求其真,無款求其善。”這十個字,是藏壺、賞壺的要旨。

  明清時期,一些紫砂壺上開始出現了工匠的姓名款,工匠用各種方法,或刻、或雕,記下自己的款識和年代標記,以上提到的各位名匠,也是後人從“壺款”上認識並逐漸認同追捧的。由此,辨認壺款,認清壺款,讀懂壺款成為藏名家壺的第一步。

  紫砂壺研究專家說,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自是身價百倍,因此,古時民間就有仿名人壺的現象。但是,儘管精雕細琢,壺形似甚至神也似,但是壺款卻未必。

  比如,時大彬的壺款一般在壺的底部或壺把下方等不顯眼處。還有人形容其壺款,“均為楷書,筆劃也乾淨俐落,下刀時重,起筆方而銳。”想必,方寸之間的雕刻,想達到大師的神韻,恐怕非一日之功。

  另外,從各年代壺款的特點看,也能鑒別出七八成。明代的紫砂茶壺大都在底部刻款,到了晚明開始變化,刻名印章並用,壺身也開始刻名了。而到了清代,壺蓋內用印也出現了。

  香港羅桂祥博士根據大量的出土實物歸納紫砂壺款識的特徵就是,“明萬曆年間,以歐體楷書刻於壺底,明清則刻名與印章並用,康熙以後,刻字減少、除壺底用印外,或于蓋內、把下蓋印。”

  以上所有這些歷年總結出的壺款的特點,對一般鑒別名人名壺真偽都有一定幫助。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紫砂壺保養:越潤越可愛


紫砂壺保養:越潤越可愛

紫砂網

  養壺要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養,刻意養壺是養不好壺的。養出一把好壺不容易,因為平時難免磕磕碰碰,1972年他養了一把紫砂壺至今,壺養出精神來,可壺蓋磕破了一角,引以為憾。如能養出一把好紫砂壺,可以提升茶葉的品質,即便壺裡沒茶,用熱水沖泡空壺,亦有淡淡的茶香出來。

  1.泡茶之前先沖淋熱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黴、消毒與暖壺三種功效。

  2.趁熱擦拭壺身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表面。此時,可用一條乾淨的細棉巾,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時間內,分幾次把整個壺身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3.泡茶時,勿將茶壺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4.泡完茶後,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後,應倒掉茶渣,用熱水沖去殘留在壺身的茶湯,以保持壺裡壺外的清潔。

  5.壺內勿浸置茶湯,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沖淋壺裡壺外,然後倒掉水分。應保持壺內乾爽,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6.陰乾時應打開壺蓋,把茶壺沖淋乾淨後,應打開壺蓋,放在通風易幹之處,等到完全陰乾後再妥善收存。

  7.避免放在灰塵多之處,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

  8.避免用化學洗潔劑清洗,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潔劑刷洗陶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養出精神;愈是別人感到難養的壺,愈能養成好壺。如是不是紫砂名壺,或泥質不好的壺,通過養壺還都能把它鑒別出來,愛茶愛壺者以適用的、實用的、時代的、科學的泡茶方法,養好紫砂壺,把握著茶、壺、茶的量、壺的容積、水、水溫、火候、時間,形成優選的結構,編成規範的泡茶之法,乃使紫 砂壺供真茶,色、香、味皆蘊。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如何鑒別紫砂壺好壞


如何鑒別紫砂壺好壞

紫砂網

  1、口蓋的平滑和密實度。 在拿到一件紫砂壺後,輕輕旋動壺蓋,如果在旋動壺蓋的過程中沒有阻塞,說明第一關便是過了。 由於紫砂的本身特性,口蓋之間會留有一些空隙,但是這些必須要在正常範圍之內。我們所說的口蓋密實程度是以倒水的時候是否溢出茶水為標準,稍微溢出一點水很正常,如果隨著倒水的動作,茶水從口蓋中大量溢出,這是嚴重不標準的。

  2、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 由於壺型的不同,出水的圓潤度可能不一定相同,但是流暢度卻不會因為壺型而改變。斷水也不會因為壺型的不同而不果斷,但做完斷水的動作後,可能會有微量的水順著衝力沖出壺嘴,這可以接受,當然,最好是涓滴不出。

  3、壺的通氣度 用嘴對著壺嘴吹,把手指放在壺孔上,如果有氣息從壺孔湧出,那麼說明這只壺的通氣度是很不錯的。通氣度、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是相通的,如果您是在現場就拿到壺,您可以簡單的對著壺嘴吹氣辨別。

  4、紫砂泥的辨認 中醫裡有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辨認紫砂泥則可用望、聞、聽、切四種方法。

  1望:真正的紫砂泥雖然五彩繽紛,但並不鮮豔,有黯黯的光芒,並不明亮,我們可以“望”出紫砂泥的色彩是否過於豔麗,是否油亮光澤。

  2聞:新壺一般只有塵俗火氣,而無其他味道。而略微泡養過後的紫砂壺便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3聽:一般用壺蓋在壺口上輕輕劃過,如果是真正的紫砂壺,聲音應如玉石般鏗鏘、清脆。

  4切:用手撫摸紫砂壺,剛剛出窯的可能有一點乾澀,這是正常的,養過後就會變得玉潤。我們所說的“切”,實際也跟“望”結合,真正的紫砂壺表面看起來有顆粒感,顯得凹凸不平,但摸起來則是光潤的。

  四種方法結合,就能辨出是正宗的紫砂泥,還是拌有化工泥或者是化妝過後的泥料。

  5、壺的做工,壺身比例的和諧度。紫砂壺相當講究各部分的比例和諧,只有在比例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實現123三點。首先,看壺嘴、壺的、壺把是否三點一線。其次平視紫砂壺正面,壺嘴和壺把胥出的角度是否相近,壺身是否圓潤有致或方中帶正。

  從以上五點,我們可以看出好的紫砂壺是泥料和手工的精華組成,若愚在此簡單的說了一些辨認好的紫砂壺的辦法和方式,希望能説明壺友們挑到值得的紫砂壺。

  鑒別紫砂壺的真偽,主要從造型、工藝、泥質、顏色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古代的製作工藝比現代粗糙,壺泥的顆粒很大,有時還落有缸壇的釉淚。另外,古舊壺表層有黑色的茶垢,呈黑褐色,愈久愈厚,愈為明顯。如果仔細分辨,清代早期壺都有較明顯的顆粒,清中期以後顆粒越來越少。除此之外,還可以從茶壺篩孔分辨,古 壺均為單孔,清末及民國後為多孔,近現代一般為球孔。當然,這是綜合鑒別的說法,切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至於泥質、顏色,同樣是鑒別古壺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有以假亂真的贗品,缺乏豐富的鑒定知識,極易上當受騙。

  紫砂壺的精、神、氣、韻 真正優秀的紫砂壺,不僅在實用功能和美觀上具有特異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氣韻的發揮。有的壺儘管有了藝術美感,但是沒有氣韻的襯托,只能是單薄的美麗,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之為優秀的紫砂壺。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紫砂壺友分享紫砂壺養護方法


紫砂壺友分享紫砂壺養護方法

東南網

  紫砂壺的保養方法網上介紹了,壺友們分享的方法都很多,也都各自有著各自保養方法的理由。王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他對紫砂壺的保養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新的。小編小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保養心得。每臨冬季,下班到家,就喜歡泡壺茶,換個棉鞋。坐下來聊聊天,上上網。人生一大樂趣。為此,紫砂壺使用、保養與保管便是一學問。幾載下來,自認為有所心得。

  第一步:泡茶之前先沖淋熱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黴、消毒與暖壺三種功效。趁熱擦拭壺身泡茶時,因水溫較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表面。此時,可用一條乾淨的細棉巾,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時間內,分幾回把整個壺身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第二步:泡茶時,勿將茶壺 浸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平均的光彩。

  第三步:泡完茶後,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後,應倒掉茶渣,用熱水沖去殘留在壺身的茶湯,以保持壺裡壺外的清潔。壺內勿浸置茶湯,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沖淋壺裡壺外,然後倒掉水分。應保持壺內乾爽,絕對不可積壓濕氣,如斯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天然的光澤。

  紫砂壺的保管,宜陰乾。把茶壺沖淋乾淨後,應打開壺蓋,放在透風易幹之處,等到完全陰乾後再妥善收存。避免放在灰塵多之處,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避免用化學洗潔劑清洗,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潔劑洗擦陶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紫砂壺選購之新手入門


紫砂壺選購之新手入門

紫砂網

   買壺者通常有幾種出發點:一是由茶道出發,從喝茶裡引發出對茶壺的興趣;二是被紫砂壺造型藝術感染而買壺收藏陳列欣賞;三是看到紫砂工藝品在藝術品市場上有升值的空間,而買壺作為投資的;四是用作禮品贈送的,等等。無論如何,紫砂愛好者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出發點,個性及喜好,更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經濟能 力,來選壺買壺。凡第一種出發點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泡茶的具體要求,就容量、泡茶時的功能效果,以及自己的的欣賞口味來選擇,至於壺藝的等級,則可以因人而異。第二種屬 於收藏審美,則須知紫砂陶是世界上造型最豐富的工藝品之一,大約有幾千種之多,加上同一品種的裝飾、泥色、大小變化,其區別則更多,而且同種造型製作水準的高低,產生的工藝審美效果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在你定位審美標準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的收藏能力。第三種作為投資者,則既要有經濟頭腦,考慮做成多大局面, 更重要的是要練就一副"火眼金睛",識貨、懂貨、懂行情,以及受禮者的喜好,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選購。

  紫砂茶壺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充滿文化韻味的工藝品,它從實用到藝術之間的各個檔次特別大。每個人在面對紫砂壺時,或因實用需要的不同,或因形象結構、文化節內涵等審美差異而表現出不盡相同甚至迥異的興趣來。有人愛簡練,有人偏繁複,有人求拙術,有人喜精巧,有人喜歡古典美傳神,有人追求現代意識,如同欣 賞音樂、美術一樣,完全因人而異。紫砂茶壺在沏茶、泡茶的實用性上,與銅壺、瓷壺、瓦壺、不銹鋼壺等器皿相比,明顯具有更優良的物理性能,"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平民百姓瞭解這一點,對紫砂壺也情有獨鍾,他們選擇紫砂壺往往首 先著眼於壺的容量大小和功能實用性上,對藝術造型及文化內涵的考慮,則退居其次,甚至不多推究,這與文化人、茶壺愛好者、收藏家的著眼點,有著迥異的標準。

  紫砂壺的顏色是豐碩的,選擇什麼顏色的壺也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定。既然是紫砂,那麼就得以紫色為主。假如想多買幾把壺輪換使用,不妨選購幾把其它顏色的壺,如紅砂、綠泥、青泥、段泥、黃砂、黑砂等,其中以墨綠泥較貴重。

  壺的大小各有各的用處。大壺可作家庭中共用的飲茶壺,或客人多的時候使用;中等壺可作為一人或兩人對飲之用;小壺可作品茶之用,所以最好大、中、小壺都要具備以應所需。關於小壺,大多數人總以為只能作為觀賞而無實用價值。後來讀了幾本飲茶的書,書中都說小壺宜於品茶,原因是能抱住茶葉的香氣不散,對此卻半 信半疑,姑且置之而已。有一次用小"孟臣壺"沏了玉蘭花茶(普通花茶,價格不貴),這時有一個嗜茶的朋友來訪,順便我到了一盅請他品嘗,不料他大加讚賞, 錯以為這是高檔茶葉。接著我也喝了一盅,確實香味濃烈,不統一般。這件事使我領悟到小壺能抱住茶香並非無稽之談,同時也說明了南方人品茶用小壺是有道理的。因為茶葉的品種不同,用茶壺也有區別。綠茶如毛峰、龍井、碧螺春及其它毛尖之類,宜用大口淺壺,如扁燈壺、石瓢壺等,為的是散熱快,不致燙熟茶葉;紅 茶、普洱沱茶、烏龍茶宜用小口深壺,如掇球壺、井欄壺等,為的是保持高溫沖透茶湯,所以還鬚根據個人使用茶葉的種類去選擇壺的深淺。

  茶杯在品茶中有不可缺少的,它和茶壺同樣重要。有些人習慣用瓷杯,由於瓷杯一般是白釉,一方面顯得乾淨,易於洗滌,另一方面白釉最能真實地顯示茶湯的顏色,品茶是研究"色、香、味"的。假如使用紫砂杯,那就無法賞識茶湯的顏色了。如果你要買紫砂杯,最好要買杯內掛白釉或掛開片青釉的。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淺談紫砂壺的保養與忌諱

 
 
淺談紫砂壺的保養與忌諱
紫砂網
紫砂壺的保養  
  壺的保養一般便通稱為養壺。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都較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液,時間久了,便能使壺色光澤古潤。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其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最佳藝術效果。.。。
  許多中國傳統器具的養護都十分重要。例如硯臺,使用後應及時洗滌,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乾燥龜裂而燥損硯面。古人雲:"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 硯。"養壺也如護硯,甚至比護硯還要複雜一些,重點在保持壺的潔淨。清代吳騫《陽羨名陶錄》雲:"每見好事家,藏列頗多明制,而愛護垢染。舒袖摩挲,惟恐 拭去。日:"吾以寶其舊色爾。"不知西子蒙不潔堪充下陳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置煙瘴地面矣,豈不舛哉!
  想養好壺,首先要儘量選擇質地上乘的紫砂壺。養壺還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並蓄,才能養出好壺。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勢吸附於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
  內養的關鍵在茶。養壺最好用好茶,這樣養得快。養壺需要耐心,還要細心,而每個細節都可以成為一種享受。養壺人的壺不是盛茶用的,他們以茶去養壺的性情。收藏茶壺到了養壺的境地,除了要有錢,還得要有閑;除了要有閑,更得要有心。”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
  養紫砂的忌諱
  "因此,要養好壺就千萬不要使壺身沾上油污垢物。泡茶完畢,要將壺內茶渣用清水沖淨,將壺晾乾,不積濕氣,以免產生異味。有些人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上,認為壺多淋幾下,就能多吸收一些營養,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壺被一層茶垢包起來,壺表面變得膩黑而無美感。
  不宜乾擦法有些人泡茶時趁壺身熱將茶汁淋在壺身上,等茶汁傾倒出後,用幹茶巾來回擦拭。這種方式養的壺,變亮較快,但養成後,最怕人的手氣、水氣,一旦沾到了壺面,則養成的光澤容易褪去,導致壺面光澤不勻。
  不宜濕擦法有些人趁壺身熱時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地推搓。這種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將茶汁一層一層擦在上面。壺養亮後,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不宜勤刷法有些人泡茶時淋茶水在壺上,趁壺熱吸收之際,用毛筆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勻刷在壺上,好像是刷皮鞋,是一種假亮。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紫砂壺收藏需要分三步走


紫砂壺收藏需要分三步走

   中國新聞網  

  紫砂變化萬千的卓越風姿和千百年來積澱的厚重文化讓人陶醉。但是投資紫砂壺,不僅要懂歷史文化及書法繪畫等知識,還要有悟性及鑒賞紫砂壺的好“眼力”。實踐中可分“三步”走。

  品種要“精”

  紫砂壺從被燒造出來的那一刻起,便註定終身與茶結緣,不用來泡茶的紫砂壺就像失去生命的軀殼,沒有任何意義。這一點,在嗜茶者中早已形成共識。但隨著紫砂泥的日益稀少,想要選購一把稱心如意、高檔次、高品位的紫砂壺時,我們才驀然發現,昂貴的價格已經使紫砂壺成為了一種投資品種,即使是數年前花千八百元就可以買到的普通紫砂壺,現如今的價位也水漲船高,飆升至萬元,更不用提名家燒制或年代久遠的紫砂壺了。紫砂壺的投資收藏也已成為文人雅士對茶文化的另一種理解,若無一把上好的紫砂壺,配以絕好的茶葉,這一切都缺乏了底蘊與信服度,愛茶者與賞茶之士可在把玩之間,細品那幽幽茶香,感受那份靜謐愜意。

  鑒賞要“真”

  欣賞紫砂、亦淺、亦深、亦玄、亦神,關鍵在於你如何進入賞壺之門。紫砂壺歷來多分成四個檔次:日用品壺、工藝品壺、特藝品、藝術品。用四字法來概括:即,“泥、形、工、款”。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技法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優越性能。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多有,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有紫泥,這說明關鍵不在於氧化鐵,而在於紫砂的""字。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應該是紫砂泥質的優劣。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樣之讚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形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即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應該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脫俗”。

  三是“工”。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而紫砂壺的造形技法與國畫之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如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紫砂壺。按照紫砂壺的成型工藝特殊要求,壺嘴與扳 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份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以上這些都屬於手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是壺的款識。鑒賞紫砂壺款有二層意思,一層意思是鑒別壺的優劣,壺的製作者、題詞、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紫砂壺上題詞內容,鐫刻的書畫內涵和印款。紫砂的裝飾藝術也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傳統的“詩、書、畫、印”四化位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了看泥色、造形、製作的功夫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等等方面。

  行情要“准”

  上世紀80年代,一位紫砂製作者的作品,每把僅需百元左右,但隨著這個製作者成為高級工藝師後,其製作的壺達萬元左右。一般情況下,紫砂壺根據其製作者的身份—助理工藝師、工藝師、高級工藝師甚至國家級大師,紫砂壺的價格從數十元、數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所以普通市民投資收藏紫砂壺要量力而行,工薪階層可以選擇工藝師的作品,以小搏大。

   藝術品投資具有其它的理財投資無法比擬的升值潛力和空間。然而,成功藝術投資卻與其它投資有著更大的區別:它本身是非常“吃功夫”的事情,一定要緣於喜愛,終極目的是“收藏”而非“投資”。否則,純粹的抱著投資甚至投機的念頭,頭腦一熱認為跟在別人後面就能賺大錢,用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想在收藏上賺大錢,很容易跌落到巨大的風險中去,甚至把本錢都賠進去。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鑒賞紫砂壺優劣的三個主要因素


鑒賞紫砂壺優劣的三個主要因素

紫砂網

 當今,鑒定宜興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歸納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個字屬藝術標準,後一字為功用標準,分述如下:

  1.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起其為含有氧化鐵的成份,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觀感的不同,與功用、手感無濟。而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由於使用的習慣,紫砂壺需要不斷摸索,讓手感舒服,達到心理愉悅的目的。所以紫砂質表的感覺比泥色更重要。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個熟悉紫砂的人,閉著眼睛也能區別紫砂與非紫砂,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質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近年來時行的鋪砂壺,正是強調這種質表手感的產物。

  2.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讚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舓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從筆者角度出發,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許多制壺藝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結果是‚東施效顰,反而把自己的可愛之處丟掉了。要知道,藝術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養之結果,不是其它所能替代得了的。

  3.工:中國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劇的舞蹈動作,與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京劇唱段與國畫工筆,則屬於嚴謹之列;而紫砂壺成型技法,乃與京劇唱段、國畫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4.款:款即壺的款識。鑒賞紫砂壺款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詩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為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一把紫砂壺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能給賞壺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舓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製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5.功:所謂""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揮,有的壺甚至會出現"中看不中用的情況。

  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

 ()容量適度;

 ()高矮得當;

 ()蓋嚴緊;

 ()出水流暢。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臺)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採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刹。刹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於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係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功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