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Translate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清代墨錠製作技藝


清代墨錠製作技藝

新民晚報

曹素功是創始於明末清初的制墨名家,清《墨林初集·墨品贊》中有“海內巨卿貢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記載,可見曹素功技藝的精湛,當時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說。發展至今,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紀念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福州路上的上海筆墨博物館特別推出“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展”。

  展覽將從墨錠製作的原料、流程、工具等一一展現。制墨是以煙料加入動物膠反復搗杵錘敲成坯料,再放入墨模壓制成型的過程,之後還要經過翻晾描金等步驟。據記載,古代傳統制墨技藝流程分為:浸油、煙碗、燒煙、篩煙、溶膠、用藥、搜煙、蒸劑、杵搗、秤稱、錘煉、丸擀、搓制、入灰、出灰、印脫等十幾項。曹素功深諳古人制墨之法,並將其歸納成六大工序:煉煙,蒸膠,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其中一項不得不提——墨模。墨模又稱墨范或墨印,是制墨的工藝模具。墨模雕刻既是制墨的重要工序,更是一項藝術創作。當年,曹素功不惜工本聘請雕刻、丹青高手繪製墨模。到了清末民初,曹氏十一世孫曹麟伯與晚清畫家任伯年是好友,任氏曾在墨莊居住半年之久。任伯年以畫人物著稱,且縮小作墨面,其中代表作“若耶風韻”書畫墨,是由任伯年繪畫,曹麟伯執刀雕模而成。光緒末年,曹麟伯重金聘請墨模雕刻家王綏之,此人不僅精於雕刻且擅繪畫,他的作品多達八十余套,現存的名品有“溪流”、“寒香”等,是他根據海派畫家吳昌碩的作品雕刻而成,雕刻的吳昌碩行書詩句逼真如同親書。這一時期,墨錠造型設計已為制墨家所關注,這種變化使墨脫離了純粹的實用價值,體現出其藝術價值。

  墨模體現了傳統的木刻藝術,也體現了造型藝術。早期優秀作品,已為藏墨家視為珍品。此次展品中,有一副“十六羅漢”墨模為清代原版,就是珍貴的文物。

  展品除了這些具有文物價值的墨模精品,還有一些制墨工具平時難得一見:有煉煙時用到的燈碗、燈盞、燈芯等。制墨用的墨坯,衡器,砝碼,鐵錘,鏟刀,拆墨刀。翻晾用的挫墨板,挫墨刀等。描金用的牛皮膠,陶碟,顏料,棕刷等。這些工具雖談不上珍貴,倒也十分奇特,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