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山玉石文化神秘面紗
收藏投資導刊
紅山文化源遠流長。由於年代久遠,其神秘的面紗總是半遮半掩,人們更加癡迷於此,不斷現世的各種精美器物還將牽引著後人的耐心,繼續發掘、研究並探索。紅山文化原本是北方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類型,也是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類型,其地域主要分佈在我國遼寧的西遼河流域,包括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以及河北北部的廣大地區。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6000年之間,而我們所說的比較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紅山文化,在距今約5500年前後。
上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在我國內蒙古赤峰一個被當地人稱為“紅山”的地方,發現並出土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文物,包括石器和陶片。我國的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根據他的發現和研究,在5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為記者講述了關於紅山文化所獨有的特點,“它是祭壇神廟的遺跡、遺物,其獨具特點的玉器和陶器,在中國原始文化史上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強調說,在原始社會晚期,人類跨向文明之前所使用的工具和用具主要是這兩類,除此以外還有骨器、木器,包括南方的竹器等,但這些大多都因不易保存而難以見到。按照考古學的發掘和研究,原始文化往往是以陶器的不同類型及演變包括石器的變化,作為對某一類文化特徵的表述。
玉器辨別:
到目前為止,用科學的方法還難以鑒別玉器的年代,主要是根據它的材質、器型、紋飾、工藝、包漿、沁色等多方面來判斷。古玉的色澤比較自然、通體有肌理,新玉的做舊處理或停留在表面,或因酸堿處理不當而破壞了玉本身的肌理。假玉做得再好也沒有古玉的“精、氣、神”,其神韻無法拷貝。買家要認真研究真正的紅山玉。
紅山文化的玉石器
紅山文化的石器主要分為工具(石刀、石斧、石鑿、石錛、葉形斧)和武器,其被打制的痕跡還很明顯,而到了紅山文化後期,磨制精細的石器的比例隨著技術的提高也逐漸增多,葉形斧和鉞形斧是石器中比較典型的器型。這個時期,石器裡還有一種很具代表性的圓雕像,它是中國最早的圓雕石像之一,主要是被作為祭祀(崇拜)的對象使用。
玉器在紅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紅山人在承襲了興隆窪文化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發展,創作了更多、更精美的玉器。紅山玉器的材料主要以岫岩玉為主。從功能上來看,包括禮器、神器、工具和裝飾品等。
眾所周知,紅山文化玉器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C形龍,它的嘴似豬,眼睛似馬……是不同動物的綜合體。“龍”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形象和圖騰,由此學術界有“中國最早的龍鳳文化始于紅山文化”之說法。C形龍雖是龍的雛形,其意義可見一斑。紅山文化玉器中還有另外一種龍形象—豬龍,豬龍實際上是一種獣形玉玦。除了龍還有很多如龜、鳥、蟲、魚、蟬等像生動物的形象。對鳥佩、勾雲佩、馬蹄形器等都屬於紅山文化玉器中比較典型的造型。管型的玉器——勒子也是紅山文化玉器中比較常見的,它多用於佩戴和結紮東西使用。值得一提的還有紅山文化中的玉璧,如扁方形、雙聯璧、三聯璧等造型都不規整,與其他文化的玉璧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