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私生活的情報畫《韓熙載夜宴圖》
新浪博客
顧閎中,約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畫家,江南人。元宗、後主時任畫院待詔。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於描摹神情意態。
《韓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宮庭畫家顧閎中畫作。他受南唐皇帝李煜之命,去窺探大臣韓熙軾的私生活,回來“默寫”成畫向皇帝彙報,以畫彙報韓熙載的夜宴情況。全圖分為五段,分別畫出韓熙載與賓客聽琵琶、觀舞、休息、奏樂、結束等五個片段。
琵琶聲起,江南寂靜的夜被錚然撥動,夜宴開始了。轉軸撥弦三兩聲,聲聲如訴,連濕潤的空氣似乎都凝結了,所有的人都在凝神傾聽,沉湎在悠揚的琵琶曲裡——
《韓熙載夜宴圖》無疑是中國古代情節性繪畫的傑作,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時期官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何許人也?他原為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出身官宦名門,屢獻國策卻不被採納,面臨北宋大兵壓境,苟延殘喘的後主李煜想命他為相,自知回天無力的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天天歡宴,夜夜聲色,藉此表示對於政治了無興趣。李後主聞聽後派出畫家顧閎中夜入韓府瞭解實情,畫家以韓熙載夜宴的場景默畫成圖,李後主看後,唏噓之餘,也只有發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慨歎了。
第一段是韓熙載與賓客聽琵琶,這一段人物多到十二個。最左角端坐彈琵琶者,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側頭回望她的男子是李家明。畫中央坐椅上一背向觀眾的可能是陳致雍,面向觀眾的是朱銳。畫的右邊榻上垂手於膝,長髯戴高帽子的是韓熙載。踞榻上羊傾的穿紅袍者是狀元郎粲。此外還有兩個青年家伎,個子最小的女人是善跳六麼舞的王屋山。總之,賓客都是當朝顯貴或藝壇名仕。
緊緊抓住一個“聽”字,運用多樣統一的藝術法則,使多人物的構圖中各有表情而又統一到“聽琵琶”上來。仿佛琵琶女撥動了每一個人的心弦,幾乎所有的視線都注視著她。雖然也有幾個人視線停在空處,但表明他們聽得更入迷,已陷入深思。韓熙載雖聽而有所深思,他已看出南唐小朝廷氣數已盡,自己又遭李煜猜疑,所以他高興不起來,琵琶之聲在他聽來,真所謂“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但穿紅袍的情緒與他相反,他少年得中了狀元,所以聽起來,覺得琵琶之聲有“間關鶯語花底滑”的餘韻,竟情不自禁傾身向前。
春花秋月何時了?且把滿懷愁緒付于一江春水。接下來是觀舞的時刻,韓熙載乾脆脫去外衣,抖擻精神,上前為舞女擊鼓,氣氛頓時熱烈起來。熱鬧到了巔峰,人的身心就會湧出些倦意。韓熙載放下鼓槌,坐到內室的臥榻上,五個女子簇擁身邊,韓熙載心不在焉地任憑侍女為他洗手、擦臉,對榻上三位女侍的私語也置若罔聞。也許,歷史就是一出時刻上演著的盛宴吧,人物走上走下,場景變來變去,而月亮還是那輪月亮,江山還是那個江山。韓熙載遠去了,李煜也遠去了,在歷史的長河裡人是渺小的,不管你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而《韓熙載夜宴圖》畫作留了下來,文化的流傳總是潺湲有序的。真該感謝顧閎中,他用細潤而圓勁的線條、濃淡相宜的敷色刻畫出的人物,為我們留下了一幅歷史的畫卷,讓我們開券有益,閉卷沉思。
夜宴曲終人散,而歷史上的那個瞬間卻以圖畫的形式留存下來,長年累月成為經典。這幅畫以時間為序,分為五段,間以屏風巧妙分隔,既相互獨立又情景交融,整幅畫卷交織著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沉鬱的氛圍,像一支節奏抑揚頓挫的曲子,時而靜若天籟,時而動如戰鼓,起伏跌宕的情節變化就在樂曲中漸次展開了。情節和境遇都是為人物而設的,你看畫面上林林總總的人物,形象統一而又隨夜宴的進程而形態各異,尤其是主人韓熙載,在畫面上出現五次,高大偉岸,器宇不凡,但始終緊縮的眉頭、數次脫衣又穿衣的舉動,透露了他焦灼燥熱、憂心如焚的心境。奢靡浮華的夜宴背後,隱含著的是無奈和頹唐。畫作用筆精熟,色彩絢麗,畫能“聽”聲,繪影繪聲,顯示出畫家傑出的寫實功力和五代人物畫的高超水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