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造假六法揭秘
重慶晨報
1 仿製古陶 藥浸尿泡
一般來說,造假分為兩步。第一步,就是要把東西按照原樣造出來。以瓷器為例,為保證和老瓷的成分一樣,仿造者們在原料環節就下足了功夫。“做瓷胎用的瓷石就是安徽祁門太后坑的,慈禧太后時期挖過的;高嶺土是從附近的高嶺村買來的,100多塊錢一袋……”。
經過了第一個步驟,生產出來的還只能算是“工藝品”,而經第二道程式加工處理後,它們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文物”。這個關鍵環節就是做舊。
做舊的手法也可謂千奇百怪。燒制好的陶器必須在古墓的土中埋上至少一個月,去除表面的色澤和亮光,並使古墓中的葬氣、雨腥氣甚至人體殘留物等滲進陶器內部。此外,還要進行腐蝕處理:有的用高錳酸鉀、氫氟酸等藥水浸泡……
2
玉器造假 請狗幫忙
玉器造假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舊玉新做,再是新玉新做。新玉新做後往往還要進行做舊處理。做舊方法有以下幾種:1.把玉烤熱,使玉質鬆懈,然後將熱玉投到紅褐色的液體中,使顏色儘快趁熱浸入玉裡,呈現出紅褐色的絲紋。2.把玉放到火中燒。根據需要,火燒的時間可長可短。3.把玉放到強酸液體中腐蝕,取出後再放到裝有草木灰和麥麩子的口袋裡盤磨,改變玉的原貌使表面凹凸不平。看似長期受土浸呈現的白霜。4.將玉放油中炸,使玉變紅黃色,有些地方還出現蜜臘色。5.把糖炒焦,放少量水,將玉放在油狀液體中煮,使玉浸入糖色。6.將狗殺死,趁狗血未凝固時將玉器放入腹中,縫好埋入地下。數年後取出,玉表面產生土花、血斑,稱之為“狗玉”。
3古舊傢俱 鳥糞“美容”
首先把新傢俱砸壞、拆卸,然後在有需要的部位敲打形成破損,接著對這些材料進行高溫烘烤使之變形、開裂,並放入冷水劇烈收縮。用噴燈烤,使部分位置出現炭化。炭化顏色不真實的還需要用皮鞋油上色、拋光。對於傢俱接觸地面的部分,可把椅腳放在沙子裡反復磨舊再用白醋浸泡一周,這樣傢俱的腿部就會很舊而且泛白。接著是泡堿,把生石灰調成膏塗滿傢俱表面。澆水後生石灰會發熱,腐蝕傢俱表面呈現滄桑感。之後用染髮劑等第二次上色,雙氧水沖洗,二次打磨。到此,傢俱做舊已經用去了25天左右,無論哪個方面都已經頗具古風。最後一道工序是把做舊過的傢俱放在鳥籠下等潮濕處,造成傢俱已經長久沒人使用的假像。
4贗品古瓷 咬喂“亂燉”
新瓷器看上去有很亮的光澤,瓷器行中將這種光澤叫“賊光”。瓷器做舊首先要把“賊光”去掉。用強腐蝕性的酸在瓷器上刷一層,瓷器看上去就舊了。這道工序的行話叫“咬”。這種強酸能把瓷器表面的釉“咬”出很多小裂縫,這些裂縫也叫開片。這種用強酸“咬”出來的開片很像古老瓷器的自然開片。之後,把“咬”好的瓷器放到鍋裡,像燉雞一樣,放進茶葉、鹽、堿、墨、染料、高錳酸鉀等燉。瓷器被燉過後,瓷器表面的裂縫中就滲進了一些作料的顏色。有的瓷器被“咬”好後被埋到土裡或用泥土把瓷器裡裡外外糊一層。這些泥土其中摻有鉛粉、銅銹粉和鐵銹粉等作料。這種把瓷器埋起來或糊起來的做法叫“喂”。
5千年“三彩”
X光照射
仿製唐三彩,有噴淋法:先用高溫爐給器物加熱,取出後噴冷水,讓器物的表面收縮裂變,這種辦法使開片的形狀非常接近真品;剝釉法,用電動機器順著開片的裂紋把某些釉剝離下來,使開片及釉面呈現局部脫落,這樣開片的感覺更為自然;造假者用墨汁塗抹釉面,再用清水將表面墨汁洗去,殘留在開片中的墨汁即形成“鐵線”,再用金黃色的顏料液加工,形成“金絲”。造假者為了欺騙熱釋光測年手段,使用X光對贗品進行短時間的照射。據說1秒鐘的X光照射結果在熱釋光測試法下約相當於器物1000年的演變。
6 人造鏽跡
作舊青銅用酸“咬”是把青銅器光滑的表面“咬”粗糙,或把有棱角的地方“咬”平滑。往青銅器上加銅銹和鐵銹,用高強度的膠水把綠色的銅銹粉和暗紅色的鐵銹粉按一定的比例攪和起來,之後,把這種“漿糊”刷到青銅器上,再把青銅器埋在潮濕的地下。做舊匠人還常把一些石頭與青銅器埋在一起,經常往上面澆尿水。這樣埋些日子後,青銅器上人造的鏽和自然生的鏽就混成一體,有的青銅器上還生出一些化石結晶之類的東西。這樣做舊的青銅器雖是個剛出世不久的嬰兒,可軀體上卻刻滿了歷史的滄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