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製品和象牙的區分鑒別
新浪博客
明清時期大象群多出現在廣西、雲南等地,但當時的象牙已經明顯不過用了。待海外貿易不斷發展,從東南亞地區就有了進口象牙。象牙材料的缺少使得象牙價格不斷攀升,到民國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假冒象牙的製品。古玩市場出現的很多假冒象牙的製品的東西,有很大部分是當時仿造的。藏有還要擦亮眼睛,少吃藥。
主要仿冒象牙製品的多見於骨頭和海象牙、塑膠。骨製品仿造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
牙紋:象牙的橫截面大多數都有網紋、人字紋,骨製品則沒有。
色澤:象牙質地細膩,表面光滑,呈牙白色和淡黃色,盤完久了表面的黃色變深,並伴有“雀絲”出現。骨製品質地粗糙,大多都經過漂白,打磨的再平也會看到“骨眼”。象牙即使漂白也會呈現出一種油潤潔白的光澤,而骨製品漂白後則變得乾澀。
手感:由於象牙質地細密,比重略大於骨製品,手感好,不發飄。
做工:骨製品不會花很大工夫雕刻,一般都比較簡單粗放。象牙雕刻大都複雜精細。
牙皮和牙芯
象牙外表有一層牙皮,雖然都是象牙,但皮料質地較芯料要粗糙很多,牙心質地細膩光滑。牙皮盤完過程中變黃的速度很快。
海象牙
海象牙在古玩界的名稱是“虯角”,這種牙有牙皮有牙芯,但沒有牙紋、質感不及象牙光潔細膩,多染成綠色的工藝只有清代造辦處獨有,所制產品如煙嘴,勒子,印章,葫蘆的小口蓋,蒙心,氣眼等小物件。
假海象牙(賽璐璐)
說白了就是塑膠,做了些規則和不規則的紋理,不難分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