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假冒偽劣充斥市場的惡果逐漸顯現
證券時報
和田玉又被稱為和田美玉,足見人們的喜愛程度。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年來和田玉的價格扶搖直上,漲升到了“須仰視才見”的地步。在資源日漸短缺以及暴利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人開始了“人造籽料”甚至“人造和田玉”的探索,和田玉市場亂象叢生……
除非你是一個熟門熟路的人,否則要買到和田玉的山料還確實不太容易,即使山料的產量比籽料高出不止10倍。何以至此?知情人士會告訴你,很多山料都拿去“滾”了。
滾,也就是將山料磨成卵石形狀,然後上色,冒充籽料出售。在同等品質下,籽料的價格是山料的數倍至數十倍,雖然滾染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相對於可能的暴利則屬微不足道。當然,此類染色料相對低級,稍有經驗的買家是不會受騙上當的。於是,高級一些的來了。
毛孔,是人們鑒別是否籽料的重要依據之一。普通的滾料當然沒有毛孔,但用噴砂機一通狂噴,情況又會如何呢?如果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說實話有時候還真可能上當。並且不光籽料可以由噴砂“造”出來,同樣是玩家們所喜愛的戈壁料也可以用較粗的砂子“噴”成,一不留神就可能打眼。
如果噴砂料還不算高級,那麼,還有更高級的招數等著你。
這就是行內所說的“二上”,也就是在真正的籽料的基礎上再加色。加色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先的皮色不夠鮮豔,難賣高價;二是玉質不夠好,一旦加重皮色,瑕疵就被掩蓋了。尤其是其中形狀、白度均比較好的籽料,一旦加上喜人的皮色,其市場價格也就不止翻一番兩番,而是在原價的基礎上加一個至數個零的問題了。現在染色技術突飛猛進,不法商人也捨得在原本比較好的料子上下工夫花本錢,以至於行內老手、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更何況普通消費者?
再一個就是廣義狹義和田玉之亂。根據2003年頒佈的新國標,只要透閃石或陽起石達到一定比例,均可鑒定為和田玉,和田玉也因此不再具有產地意義。有了標準本是好事,但麻煩也跟著來了:我國青海、鄰國俄羅斯、韓國也都出產軟玉,加拿大和我國臺灣地區也出產品質不錯的碧玉,“廣義和田玉”於是乎滿天飛,甚至風頭早已蓋過真正的和田玉。據筆者觀察,現在電視購物裡售賣的和田玉基本上都是廣義和田玉,其中大多數還都是市場價格最低的韓國春川出產的軟玉,即業界所稱的韓料。
更有甚者,在暴利的驅使下,一些假得離譜的“和田玉”也紛紛出籠了——
除了玻璃,現在還有一種樹脂加玉石粉的產品也在市場中混水摸魚。玉石加工肯定會產生很多粉末和沒有商業價值的邊角料,不法商人就將這些東西磨成粉,然後加上樹脂壓制成玉件模樣,有的還裝模作樣地在上面“動動刀”,給人以人工雕刻的跡象,矇騙消費者。
假冒偽劣充斥市場的惡果正在逐漸顯現:一些原本青睞和田玉的愛好者因為反復“吃藥”而選擇“回避”;同時,為避免買到假貨或者廣義和田玉,人們更加狂熱地追逐籽料,以至於出現了和田玉“只重外表(皮色),不重內涵(玉質)”的怪現象,而這反過來又促使造假者更加瘋狂地造“籽”,形成惡性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