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擺件玉佩染色多:建議借助專業機構和儀器
大洋網-廣州日報
翡翠擺件玉佩染色多
記者本周走訪了廣東省珠寶檢測中心與廣東地質科研所珠寶檢測中心,發現近期“染色”法造假案例中,數量最多的仍在翡翠市場,B貨、C貨當A貨銷售的現象不時出現。在品種方面,翡翠“染色”產品多為擺件與玉佩;越是加工繁複者染色品的可能性越大;手鐲與戒指款式簡潔,少見染色造假的案例。
對於市場危害性較大的染色案例多發在高檔寶石領域,例如紅寶石、祖母綠、碧璽,藍寶石、貓眼的染色合成現象相對較少。
肉眼能辨別的:B+C貨翡翠、染色紅寶石、染色綠寶石
普通消費者可以肉眼辨別的種類並不多,主要為B\C貨翡翠、染色紅寶石與染色或合成祖母綠。染色翡翠的綠、青、白三色過渡分明,缺乏漸進感,內部結晶體無層次感。
對於染色翡翠,最好隨身攜帶濕紙巾、棉花棒,在翡翠的綠、青、紫色處細細擦拭,看有無掉色現象。另外,天然翡翠連年升價,目前帶色(帶綠)的吊墜價格多在5000元以上,如果幾百元、1000元能買到,就要心裡打個問號:是不是染色翡翠?
而對於紅寶石、祖母綠染色,顏色過於鮮豔、平整,缺乏變化,內部既無流動色帶也無發散狀棉絮;放到太陽光下觀察,光澤乾澀呆板,沒有天然寶石流溢的珠光感。
需要借助專業儀器的:填充碧璽、新玉造古玉、合成鑽石
而對於多數的珠寶造假現象,需要借助專業儀器加以判斷。新玉冒充古玉的造假首當其衝,只有到珠寶檢測站,用特定化學藥品反復試驗,才能確認。
而對於合成高檔寶石,如紅寶石、鑽石、藍寶石,需要借助專業機構的光譜儀器;廣州市內,只有為數不多的3~4家珠寶檢測站才擁有大型光譜儀器。
除此之外,碧璽填充現象較多,也很難用肉眼判斷。絕大多數的碧璽瑕疵多、裂紋多、顏色灰暗,造假者也如法炮製,填充樹脂時人為製造出一些瑕疵。
此外,消費者要仔細研究說明書字眼,看是否有“優化處理”、“合成”、“染色”等字眼,向售貨員反復確認其天然珠寶的身份並建議錄音採集證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