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Translate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海歸銅鏡多不靠譜


海歸銅鏡多不靠譜

  大洋網-廣州日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在古代,銅鏡備受推崇,而近幾年,收藏市場上的精品銅鏡價格至少已經上漲了5~10倍,成為市場中吸引收藏者和投資者的“小眾藏品”。與此同時,“回流銅鏡”也開始遍及市場。專家在提醒收藏者謹防假冒“海歸”的同時,強調收藏銅鏡要注重工藝、製作、花紋,從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入手選擇紋飾精緻美觀的精品。

  “我在廣東省博物館的公益性鑒定和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鑒定過程中,見到的大多數銅鏡收藏者收藏的都是贗品。”林亞興告訴記者。他瞭解到,這些收藏者大多數不懂行,均抱著碰運氣的想法而購買,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銅鏡的收藏遠不如收藏古錢幣、外幣、紙幣、郵票那麼熱門,據瞭解,廣東很少有專門收藏銅鏡的收藏者,較多是兼收或少量收藏銅鏡者。

  孫先生經營古玩生意多年,也曾經交易過不少銅鏡,他看好銅鏡的理由是收藏的人少,所以價格未被炒高:“而且在舊貨市場上也時不時能找到不同年代的銅鏡。”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不少粗製濫造的複製品充斥著市場。

  事實上,歷代均有仿製前朝的銅鏡,尤其是上世紀初,仿製的銅鏡數量可能達到了歷史高峰。而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仿品也隨之出現。目前,仿製的銅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早期鏡直接翻模,二是用摹本仿照制模。前者製作簡單,紋飾、銘文模糊,線條不流暢,只要仔細對比即可辨認清楚。不過孫先生認為,也有一些真品因為年代久遠而表面變得模糊,建議收藏者還要結合銅鏡的銅質、鏡體厚重等綜合判斷。第二種造假會出現兩類“產品”,一類是完全按照原鏡紋飾圖案、銘文仿刻的複製品,另一類是結合了多個時代各種元素的臆造品、“四不像”。

  “收藏銅鏡首先要懂得銅鏡的辨偽和斷代,這是基礎。其次要有藝術的審美鑒賞力,銅鏡的價值主要是藝術價值,而藝術價值體現在精細的製作,精緻美觀的紋飾上。”林亞興強調判斷一個銅鏡的收藏價值,首要就是要看其完整程度和紋飾的精美程度。

  作為銅器類別,銅鏡中的漢鏡、宋鏡、明鏡的出土和傳世數量較多,這些鏡較容易收集。“收藏一般的銅鏡比較容易,收藏精品銅鏡則是一件門檻高的事情,要懂行,收集價格要合適才有升值空間。”林亞興認為,戰國、漢代和唐代銅鏡的藝術價值較高,“戰國與唐隋時期的銅鏡大多是製作精細,紋飾精美,漢代的銅鏡則有部分是精品,有部分是普通品。戰國、漢代和隋唐時期的銅鏡精品都是‘潛力股’、‘績優股’。”

  日本在歷史上確實曾大量仿鑄過中國的銅鏡,但是縱觀市場,目前所謂的“回流文物”大多數不靠譜,收藏者要謹慎對待,不要一聽到是“海歸”、有傳奇故事就盡信並掏錢包購買。

  專家建議

  收藏者應增強 歷史斷代能力

  儘管目前市場中戰國和隋唐的銅鏡價格最高,而宋、元、金、明、清時期銅鏡的價格則較低。但也有收藏者對此憤憤不平地稱,宋、遼、金時期的精品鏡價格上漲迅速,私下交易火爆,有可能是以後升值空間較大的板塊。

  而林亞興對此分析道,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收藏者,都要有一定的辨偽和識別器物年代的能力,應多向懂行的專家與資深收藏家請教,多看實物、多實踐,以比較法與綜合分析法進行鑒定,不懂行就不要隨便收購。他建議,現階段收藏銅鏡者的精力主要是放在收藏、研究、鑒賞上,待到市場開放才可公開流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